职高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之管见
湖北京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赵道恭
自学对于人是终身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倡自学,主张“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现在教学界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公认:自学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因为学习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一个人要追求生活的质量,首先应追求科学知识;要适应社会发展,除了靠诚实劳动,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以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过程中的科技水平。而作为情感发展、身心发展、认识发展最佳时期的职高生,笔者认为除了要培养自学能力这一共性外,还要探索为培养这一共性而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自学能力的形成规律。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而知识技能本身就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层次性,所以,学生的认识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不断深化过程。这里对自学能力作一概述:所谓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整体归纳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支配时间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而职高生针对自身发展的特点,要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不断激励中得以形成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通过学校根据人的身心发展需要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的结果。这样,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学生强调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提出自学的范围与要求。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富有启发性,并指明所学知识的价值;其次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学生的学习责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时期,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并要多表扬、多鼓励,使认识步步深入。因为自信心、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多次练习以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同时,自学能力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在不断强化中得以巩固
从职高生本身的情况看,他们基础差,素质差,再加上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依附性,特别是自学时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解释、引导和督促,很容易半途而废。所以,教师要及时利用学生逐渐形成的自学能力在学习目标、任务的设置上增加一定的难度和探索性,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结果。通过检查,可以督促学生自学;通过评比、表扬,可以激励学生的自学,并增强自学能力,而最终保持这种自学能力,然后根据需要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
三、在不断实践中得以升华
大家都知道,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缺一不可,而能力只有在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实践,系统迁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依赖教师学习到最终走向独立。
职高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生产操作实践。我们常常碰到:有不少学生的高分低能;有的学生考分不高,而能力却很强。这说明知识与能力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因为知识的掌握一般比较快,而能力的培养发展一般比较慢。所以,能力在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因此,职高生在进行技能训练时,教师只给出实训内容,提出实训的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写出实训报告、小结,而一般不给予太多指导,学生只能自己向师傅学习,向社会学习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时,学生的自学能力最能得以体现和升华。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职高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规律,就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科学地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在以后的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在未来的环境中生存、超越,在工作中做到胜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