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荣誉
教育先进集体
助学工作
扶贫助学工作
工会工作
党群党建安排
教师培训
提高教育教学
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知识
就业信息
相关就业信息
师生风采
名师风采
论文专著
特色科程
活动集锦
技能竞赛
学生作品
优秀学生
招生宣传
京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招生简章
职教政策
致九年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2020京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
京山职校2016年招生计划一览表
论文专著

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6/4/26 17:18:19     点击:1164次

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翔  邮政编码:431800

 [摘要]

中职生大多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边缘,在校老师不重视,在家父母不指望,形同多余人,又加上他们的心智正处在快速上涨的不成熟期,因而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深层次全方位找出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给出一剂有效的药方,对中职生成人成才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问题    原因及对策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输送此类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载着教育和培养的重大责任,社会寄予厚望。然而,千辛万苦招进职校的学生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厌学、自私、冷漠、孤独、自卑、个性偏执、逆反心理严重,这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老师们自嘲“我们是一群和魔鬼打交道的人”。个中原因可能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学生存在心理困惑和障碍

一、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自信心理缺乏,自暴自弃。

1、生活、学习没激情,不主动。这些学生在初中可能就被老师放弃。觉得他们是“朽木”“顽石”,认为在他们身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浪费时间,懒得和他们交谈、交流,因而使他们形成了“被人拒绝”、“被人遗忘”的畸形心理。

2、意志消沉,对所有事情不热心。这些学生,大多数是被逼无奈读中职。打工挣钱没本事,闲在家里太无聊,只好到校混时间,长身体。这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在老师看来,只要他们不闹事,就谢天谢地了。

(二)目标心理模糊,常立常废。

1、学习目的随意。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或行为差而被老师晾在一旁,加上遭受中考失败的打击,所以这类学生对自己期望不高。偶尔被老师表扬,或者是被周围的气氛感染,也会给自己立下目标。但好景不长,长期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这个目标昙花一现。

2、守纪心理松弛。在初中阶段,他们在老师心中是双差生,是一群“望而生厌”的学生。练就了一种无所谓的心理。大多数时候,他们可能守纪,但只要有些许松懈,自由散漫的德行,我行我素的毛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

3、做人心理幼稚。中学阶段由于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做人心理偏离正轨,再加上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中职学生,他们便成了世人眼中“不求上进”的差学生,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是家长心中“没希望”的孩子,这就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形成了暴躁、偏执、攻击性、破坏性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极易诱发他们错误的行为。

(三)情感心理脆弱,敏感性强。

1、一部分中职生在批评中长大,他们已习惯自己是“差生”的代名词,他们可以毫不内疚的说谎、欺骗、骂人、恋爱等。他们对他人对社会怀有戒心,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对班级、学校、老师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但若有人冒犯他们,哪怕是无意地招惹一下,他们都会一触即发,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2、还有一部分人对老师、同学的举止、眼神十分在意。老师的一次批评,他们就会以为是老师瞧不起自己,情绪低落,同学们少跟他们来往,就认为是别人排斥自己。这些人极容易暗自落泪,认为自己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而选择辍学、转学。

(四)责任心理缺失,我行我素。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可求学路上由于自身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导致了长期不被重视的事实,但这并没有消减他们自我评价、自我欣赏的心理,主要表现在:

1、自我标榜。这些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从不思考远大理想与自身现实的差距,只注重口号似地革命。

2、自我中心。这些学生在校很少注重别人的感受,觉得教室、寝室都是他自己的活动空间,随意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甚至爱穿另类的衣服,摆弄另类的发型,以期引起别人的关注。

3、我不如人。学习成绩总不如意,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暴自弃,自我封闭。

二、对策及方案

面对中职生心理出现的严重问题及原因,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切实加以矫正。

(一)以科学精神从事个案研究,建立“心理档案”和“教育诊疗”机制

面对诸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际教育中,我们有很多时候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想了解教育对象,就在那里想当然地“塑造”他,一旦碰到钉子,就大呼小叫“不可思议”,埋怨学生“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其实我们遇到这类“问题学生”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先想“怎么办”。方法不得当,极容易造成对立情绪。如果老师的第一反应“又是他”,就肯定要冲那个学生发脾气;如果老师的第一反应“他昨天刚跟我作了保证,今天又故伎重演”,那么老师肯定会劈头盖脑谴责学生不诚实、说谎话,不可救药;如果老师的第一反应是“这可怎么好,我真的无能为力了”,那么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就一定是很反感。老师以上的几种做法,无疑又把这些中职生拉回到了从前。我以为此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设计“心灵档案”,等于是学生的“心灵体检”表。具体操作如下:

1、假设——面对症状,能估计几种可能的病症及原因。

2、实验——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验证这些假设。

3、诊断——用排除法,初步锁定问题的类型和程度。

4、处方——根据学生、老师、家长等多方具体情况制定干预实施。

(二)注重心理疏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发泄”机制。

心理是每个人最隐秘的地方。我们老师对其要表现出足够的敬畏和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期处于被人忽视地位的中职生,具有很强的自闭心理,不会轻易和老师谈心。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和学生交朋友,平衡师生关系,尊重学生隐私,做个“心灵的捕手”,一步步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师生心理隔阂,拉近师生的距离。

进行心理疏导,还可以建立心理发泄场所,在那里提供诸如宣泄皮人、脸谱、放松球、沙袋、拳击手套等宣泄工具,配置专职心理老师,让学生把长期的心理压抑发泄出来。

(三)巧用攻心方式,瓦解学生自制的心灵壁垒。

一些中职生早就麻木了说教,习惯了老师们对他们的好言相劝。面对这一群“打不垮、蒸不熟、煮不乱”的人,迂回战尤为重要。

1、变四目相对为短信交流,这种方式更益于以情动人。

2、略施小计,化解学生“软对抗”。

“软对抗”是指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采取一种消极的抵制态度,以达到心理的快意和发泄。他们或“冷战”,口服心不服;或“不合作”或“自暴自弃”,或冲动有余,理性不足。面对“身经百战”的这些中职生,老师应采取:

1)注重对“软对抗”中职生的情感抚慰,及时消除不满心理。

2)对“软对抗”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

3)通过“纽带”(他的好友,他的家长等)间接引导,疏通他的积怨。

“心理问题”一般不易觉察,这就决定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巨性。我相信,为了这些中职生健康快乐的成人成才,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

陈翔    55  综治办主任  中学高级  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431800  话:15908670638  qq:1647569701

       

主办单位:京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鄂ICP备 0000000号 联系电话:0724-7227238
地 址:荆门市京山市温泉新区富水大道 邮 编:448000   后台登录入口
技术支持:湖北千聚科技 联系电话: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