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华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加。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职学校,如何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呢?除了办学规模、结构、设施以及课程设置的模式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一个学生的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然而,中职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却较为普遍的存在着问题。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不仅承受着与普通高中生一样的成长烦恼,而且还要承受比高中生更多的来自社会、家庭等外界的压力。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也无疑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的自我生存意识、竞争意识、交往合作意识日益强化。在学校,他们渴望与同伴和谐相处,交流学习经验,渴望与老师相处融洽,快乐的融入知识的海洋;在家庭,他们渴望与父母亲人相亲相爱,获得幸福;在社会,他们希望受人尊重,收获友谊,享有安全感。可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人际交往能力很差,甚至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研究》就应运而生。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意将对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教育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探索一条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职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完成学业之后就要走上社会,开始谋生,要在社会上求职、择业及至于创业,在现在以至于将来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正确的进行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涯。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本课题的实施,能初步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次课题,我们将从调查我校学生的交友意识、交往态度、交友能力、交往方式入手,全面分析我校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部分入手,调查中职学生在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和社会交往的现状,研究其影响因素,探索其应对策略。
1、中职学生的同伴交往
同学关系在中职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学生都远离父母,学习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同学间的交往最为频繁。随着中职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日益增强,他们渴望从同龄人交往中寻求自我、展示自我,同时在生理上、心理上的相似使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所有这些使同学关系成为中职学生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
2、中职学生的师生交往
中职学生的师生交往主要是围绕教学、班级日常活动和学校的大型文娱活动进行的。老师是中职学生的模仿对象,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中职学生的亲子交往
亲子关系指中职学生与长辈亲属间的关系,主要指与父母的关系。在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的亲子关系在一个人的终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中职学生的社会交往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和谐的人,适应社会,学会生存,进而最
大程度的发展。在处处被网络覆盖的今天,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开,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能帮助中职生正确的了解自己,化解升学就业的压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四、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课题研究找到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2、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现实水平,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人际交往上的偏差。
3、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了解被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需要。为我们课题的具体操作提供线索。
4、个案法:良好的人际交往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越是典型的越具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个案法研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5、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参与预先设计好的序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时间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8月------2016年7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8年7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所选的班级内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小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1)对本校学生及周边同类兄弟学校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全面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及人际交往成败归因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2)网络查阅了解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制定问卷,设置采访问题,对问卷调查和实际采访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将回收的问卷调查信息进行初步整理。
(3)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开展亲子交往活动、座谈会,积极收集研究的具体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总结。
(4)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借鉴已有的成果,探求适合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人际交往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5)根据实践反馈,修正实施方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使本课题研究趋于合理完善。
(6)对研究过程进行小结,课题组成员各自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及研究总结报告,上缴课题负责人。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2月)
展示、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策略研究》报告、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学术论文集、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随笔集,并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六、研究的条件
我校完成了“十一五”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对中职生心理活动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课题实验组成员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他们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其学历平均为本科并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多次获奖,师资素质及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高。学校在教育科研上肯于给与经费投入,并能够买课题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课题负责人及成员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及多年的教学、管理班级经验,学校具备实验研究的条件。确保实验课题有序的开展及完成子课题的实验。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从学校层面提出培养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分别从学校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发挥教师在交往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学校多渠道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交往等角度进行。同时撰写教学论文、实验报告、制作教学光盘和教学案例分析,希望能为中职生人际交往实践提供指导作用,为学校教育解决中职生人际交往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同时丰富中职生人际交往研究这一学术领域。
八、课题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了提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保证本课题能够顺利达到目标,经有关部门同意,本课题成员有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等,他们和学生长期接触,能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形成第一手资料。
本课题成立组织领导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课题负责人 :赵文博
课题组长:张华娟
研究人员:李彪 王齐 余学军 向克英 唐楚玉 赵荆京
熊婷 赵艳军 孔祥武 严体勇 艾新兵
黄昌华 吉艳丽 王用 付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