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中校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根据省教育厅鄂教基〔2014〕27号和荆教基[2014]12号文件要求及市、县教育局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要求,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应用中优质个性化信息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结合我校实际,决定于2015年4~5月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每堂课都有一位引领我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名师;每堂课都有在本校起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促进我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一套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各专业的资源体系。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我校教学实际,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以建设高效课堂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活动要求
1,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实际教学中熟练操作,让教育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
2,每位教师都应至少上好一节公开课。公开课要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制作要面对我校学生,不盲目下载,提倡原创课件。
3,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上好示范课;年青教师要上好教学汇报课。
4,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做好组织工作,积极主动参加听、评课,发挥集体智慧,推荐优秀教师、优质课件参加县、市、省等上一级组织的相关比赛活动。
5,学校成立考评小组,考评结果作为推荐省、市、县级教坛新秀、学科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前提条件。并作为本校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赵文博
副组长:程祥清 蔡忠泽 万光炬 张静华 梁华锋
成员:田涛 董建华 李彪 孔祥武 万忠华 黄志祥 黄平 王祖平
2、活动组:
语文组:张华娟 数学组:汪文亮
英语组:廖玲 文理综合组:黎海峰
信息技术组:杨卫国 音体美:张金民
电子专业组:许峰 机械专业组:王维平
旅游、物流、会计、学前专业组:唐科霞
3、考评组:
组长:蔡忠泽
成员:梁华锋 田涛 李彪 孔祥武 万忠华 黄志祥 黄平 王祖平
张华娟 廖玲 黎海峰 杨卫国 张金民 许峰 王维平 唐科霞
五、时间安排:
1、“晒课”阶段:4月全体教师分专业组初赛,教研组将结果汇成总表并将各位教师的课件、教案、教学实录、微课等电子资料报教导处或发教导处邮箱jdc123456@163。
2、“优课”评选阶段:5月上旬各组推荐的优课“晒课”,学校完成评选、向上级推荐。
3、总结阶段:5月下旬为学校总结表彰阶段。
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中校区教务处
2015年3月17日
附件一
“优课”评选参考标准
一、教学设计
1.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可行,体现学科、年段及学生认知特点。
2.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
3.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教学结构完整,方法多样,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4.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5.作业设计体现差异性,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作业形式活泼,能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二、教学实施
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工作,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态,师生互动多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3.能针对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采用个别化的策略进行积极地干预。尤其关注学习困难或遭遇问题的学生,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提升,走出困境。
4.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能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全面发展。
5.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渗透学法指导,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活中的运用,目标达成度高。
6.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针对性。善于运用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持续学习。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和导引。
7.有独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策略,基本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
三、教学手段
1.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以及直观教具等进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2.准确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资源组织恰当、丰富、有实效,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3.资源内容丰富,链接便捷,操作简单,使用熟练。媒体运行稳定,响应及时,播放流畅,学生关注度高。
四、学生活动
1.学习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度高,学习情绪高昂,提升明显。
2.善于倾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与创新表达的欲望强烈。
3.有多边、多样的信息联系,能与教师和同伴展开协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度高。
4.能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图文资源、资料袋等)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高质量表达。
5.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五、专业素养
1.运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2.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非言语行为呈现合理。
3.富有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强,做到因势利导,顺学而教。
4.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丰厚,专业功底扎实,无知识性错误。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附件二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
权重
|
指 标 描 述
|
等级
|
备注
|
好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差
|
教学目标
|
10
|
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简洁明了,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
|
10
|
8
|
5
|
3
|
1
|
|
信息技术运用
|
20
|
能够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
|
10
|
8
|
5
|
3
|
1
|
未使用到信息技术,则此大项为0分。
|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目标达成有良好效果,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
|
10
|
8
|
5
|
3
|
1
|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
|
20
|
在教学活动中有数字教育资源参与,所提交课件运行正常或者所提供资源链接准确,数字资源经过深度加工或者原创。
|
10
|
8
|
5
|
3
|
1
|
未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则此大项为0分。
|
数字教育资源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参与教学活动恰当合理,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重难点突破。
|
10
|
8
|
5
|
3
|
1
|
教学过程
|
20
|
内容充实,容量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知识拓展合理;所采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匹配协调。
|
10
|
8
|
5
|
3
|
1
|
|
教学流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灵活、恰当地实施教学目标;反馈及时得当,评价穿插合理、有效。
|
10
|
8
|
5
|
3
|
1
|
|
教学效果
|
10
|
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
10
|
8
|
5
|
3
|
1
|
|
教学反思
|
10
|
教学得失的阐述真实、明确、具体,产生原因的分析清晰、准确、可信,努力方向和措施确切、有效、可行。
|
10
|
8
|
5
|
3
|
1
|
|
技术规范
|
10
|
晒课界面组织合理、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引注严谨;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教师举止大方得体。
|
10
|
8
|
5
|
3
|
1
|
|
备注:此表仅供参考